石河子:新质引擎驱动发展 戈壁明珠绘就新篇
央广网石河子8月13日消息(记者丁安)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变革,正重塑这片土地的发展格局。从大型无人机的量产下线到智能温室的精准运营,从荒漠崛起的光伏电站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生态融合,石河子市以技术突破为笔、产业升级为墨,在西北边疆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智造腾飞:大型无人机量产领航低空经济
在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石河子生产基地,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引人注目。
“最大起飞重量5.25吨,航程1800公里,商载1900公斤。起降距离短至150米,能在4米至6米超低空稳定飞行,适应简易机场、公路、草地等多种场地,在农林植保、物流运输、应急抢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共事务部总监张志统介绍。

完成总装正在进行调试的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这座占地400亩的生产基地,集研发、制造、联调联试于一体,年产能达150架。采用脉动式生产平台,结构安装、航电系统安装、飞机总装三个工位高效协同,约45天即可完成一批(三架)无人机的生产。
依托自治区和兵团的大力支持,天域航通发展迅速。目前已在新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阿勒泰等地拥有9个自营通航机场,获批9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及逾7.6万平方公里空域,累计完成农林植保作业近千万亩。2025年1月,石河子基地实现量产下线,并向中通快递、鑫州通航等客户交付首批3架飞机,标志着我国民用大型无人机首次实现量产并交付。
“2024年7月,由师市发行的首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石河子绿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投入1.04亿元,为我们的持续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张志统满是感激:“今年计划交付25架,目前新增订单10多架。”
为确保交付能力与人才供给,公司与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通航产业学院,实施学历制人才培养计划,在石河子与本地院校开展合作,共同造就大型无人机专业人才。
智慧农业:科技“金钥匙”解锁高效绿色生产
走进一四一团十五连的智能温室大棚,科技感与盎然绿意交融。自动除雪除霜系统、精准水肥一体机、雄蜂授粉等技术的应用,保障了蓝莓、无花果等高附加值作物在数字化管理下茁壮成长,全程绿色有机。
“我们引进优瑞卡蓝莓品种,采用12道水质净化脱盐处理,结合远程精准灌溉施肥系统。果径可达3公分,花青素含量高,冬季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单棚产值达40万元。”一四一团十五连党支部书记、石河子市鑫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结说:“每公斤售价600元,经二次包装后在北上广深可达998元。产品通过400多项检测,已稳定供应上海等地,并依托西安仓辐射全国,让‘石河子味道’香飘四方。”

徐结在介绍“鱼菜共生”模式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更引人注目的是“鱼菜共生”模式的创新应用。在大棚特定区域,鱼池与种植区通过管道相连:鱼粪经微生物分解为养分供给蔬菜;蔬菜净化后的水回流鱼池,形成“水体循环、养分互用”的生态闭环。
徐结介绍,该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4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60%,单棚在蔬果收益基础上,水产品增收使年综合收益提高近三成。
而冬季生产的“密码”则藏在细节里:每天4小时至5小时自然采光维持生长,阴天则启动补光技术;地下40厘米波纹管传导热空气与湿气,实现棚内循环与地下增温;石墨烯板保温锁住热量。一系列技术创新让严寒不再是农业生产的“拦路虎”,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有机的现代化模式转型。
光储融合:荒漠崛起“阳光经济”生态圈
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片区,昔日的沙漠戈壁荒滩,已蝶变为集“发电、治沙、增收”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区。73万块单晶硅组件整齐排列,板间板蓝根、艾草等中草药郁郁葱葱,板下土壤逐步修复。
总投资19.5亿元的下野地光伏治沙项目,仅用8个月便建成185个子站及配套汇集站与储能设施。投产后年供电约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21万吨标煤,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达11.14亿千瓦时。

工作人员在集控中心操作平台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我们采用‘集控中心+无人值控场站+片区维检中心’模式,无人机、机器人巡检是常态。故障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精准定位,实时推送至维检人员手机,系统无线导航直达现场,集控中心全程监控。”项目永安汇集站站长赵永红介绍。
根据下野地光照特点,光伏组件支架倾斜角设为23度和40度,最低点离地1.5米,兼顾保障发电效率和种植空间。组件间距形成天然“遮阳伞”,使地表温度降低约35℃,水分蒸发减少约30%,为耐旱作物创造适宜环境。光伏板下种植的紫菀、黄芪、艾草等中草药长势喜人。

光伏板下种植的艾草 (央广网发 马晓杉 摄)
“我们去年引种了30亩河南南阳艾草,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长,产量高、药效好,一年可收割2茬至4茬,适合深加工。”新沃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伟信心满满,“明年计划扩大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共同种植增收。”
大型无人机量产引领低空经济新赛道,智能设施农业重塑绿色生产新模式,“光伏+”生态融合开辟荒漠治理新路径。第八师石河子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新质生产力的澎湃赋能下,加速绘就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边疆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