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走基层|打卡交大博物馆,品味唐山“城市记忆”

时间:2025-07-10 08:40:00

7月5日,在唐山交大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向游客讲解相关内容。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摄

7月5日,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树木摇曳、蝉鸣声声。当天虽是休息日,但园区里却格外热闹,园区内唐山交大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西南交通大学建校近130年,其中66年在唐山办学。”唐山交大博物馆副馆长罗群介绍,为展现学校、唐山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2023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启用时,配套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

随着人流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标有“交通大学”字样的仿古校门,透过脚下的玻璃地板是当时校园的微缩场景模型,让人仿佛穿越时光,置身百年之前。

“学校当时占地600余亩,有一条自用铁路用以教学……”当天,特地从成都赶来的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的资深专家梁锦唐,一边看着模型,一边为参观者讲解。

梁锦唐告诉记者,自己的父母曾任职于“唐山交大”,所以,听说唐山园区要建博物馆,他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建设。这座微缩场景模型就是他组织近百名校友及相关人士,通过回忆和查找相关资料还原建成。

光绪年间建校奏折、20世纪30年代的铁路工程测量仪器、精确到毫米的手绘设计图纸……一路参观下来,众人被独具特色的高校博物馆深深吸引。

“在博物馆建设中,我们通过走访、征集,收集了工作证、荣誉证书、教学用具等300余件展品,全面展示学校在教育救国、工程报国、人才兴国、交通强国等方面的成就。”梁锦唐说。

在博物馆“人才兴国”展区,前来参观的游客久久驻足于茅以升的笔记手稿和毕业论文前,这位享誉世界的桥梁专家,激励着青年学子科学报国、勇毅前行。而在另外一侧的院士墙上,西南交通大学在唐办学时期培养的53名院士的事迹,更让参观者赞叹不已。

“博物馆中不少藏品、展陈承载了‘大先生’们胸怀祖国、追求真理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感觉真是不虚此行。”与同学一起参观的00后李强说。

“西南交通大学在唐办学期间,支援了华北理工大学、唐山学院建设,并为唐山钢铁厂、水泥厂等的建设提供了大批人才,可以说学校与唐山这座工业城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博物馆的“百项第一”墙前,梁锦唐介绍。

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道……看着展览,市民宋洪宇说,以前,真不知道唐山有这样一所大学,了解学校历史相当于填补了唐山城市的记忆拼图,提升了自己对家乡的认知。

“让博物馆‘能见度’越来越高,我们将持续加大社会开放力度,丰富文物藏品,优化藏品管理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唐山、爱上唐山。”罗群说。(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 见习记者 安 洋)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