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岐黄之术焕发数智“新生”| 长沙“上市军团”养成记

时间:2025-05-27 06:42:00

让岐黄之术焕发数智“新生”

易能医药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范宏欢

走进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只见身着白大褂、头戴实验帽的研发人员时而操作各类实验仪器,时而低头记录数据,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专业与严谨。精密仪器的嗡鸣与中药熬煮的药香味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传统中药与科学技术跨时代融合的生动图景。

2009年,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二年级的易跃能,考察了多个中药生产企业,了解到中医药行业遇到不少技术壁垒,而这些技术壁垒不是一个团队能解决,需要多个团队融合、持续创新才能攻克,于是发起成立湖南易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立志要实现中医药标准化、现代化、全球化。从创业初期仅有5人的核心研发团队,到如今近500人的专业科研队伍、每年十个新药批件落地,易能医药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全流程中药新药开发、临床试验、生产技术赋能平台和国内中药CRO头部企业。易跃能博士也荣获第十八届中国药学发展奖突出成就奖。

近日,记者采访了易能医药董事长易跃能,探询这家扎根长沙的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故事。

守正创新,智启中药研发新活力

苓桂术甘颗粒、一贯煎颗粒、清金化痰颗粒、真武汤颗粒……在易能医药的展厅陈列着多个中药经典名方,而这些经典名方并非简单的“古方照搬”。

“中药研发在于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易跃能介绍,以苓桂术甘颗粒的研发为例,将10g的苓桂术甘颗粒剂还原成一碗“苓桂术甘汤”,这背后既有古代工艺的传承,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的炮制方法;又有现代工艺的创新,如桂枝中的挥发油提取、制备。在研发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其安全有效,易能生物采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实验室来研究全国主产区和道地产区的药材,构建覆盖药材种植、炮制工艺、饮片质量、复方制剂的全链条研究数据库,采用数字信息SaaS平台来统计苓桂术甘汤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程质量控制。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人才与平台的强力支撑。由院士领衔的300多位科研技术人才组成精锐之师,为企业创新研发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投资数亿元打造的数智自动化研发实验室,可容纳近1000名研发工程师同时工作……这里不仅是技术攻坚的战场,更是中医药创新的“孵化摇篮”。

目前,易能医药已经完成92个经典名方和39个中药创新药开发研究,65个医院制剂成功申报注册,积累海量药材、饮片、制剂等研究数据资源。凭借全链条服务能力,易能医药团队已协助多家企业斩获67个批件,并在中药品种保护与上市后产品再评价等关键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持续为中医药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智联未来,AI赋能中医药新变革

一中医、一脉枕、一枚银针、望闻问切……这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当传统中药遇上前沿AI科技,又能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

“我们将中药研发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到一起,创造中药研发新模式,打造了“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中医中药全产业生态链。”易跃能介绍,AI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可在药物分子挖掘、生物标志物筛查、新药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中药的疗效和作用机制、降低药物研发成本、提高药物研发效率、保证药物安全性。

而在成果转化与服务创新方面,易能医药同样实现了AI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深度融贯。

提出想问的问题,实时咨询医疗知识;人往机器前一站,便可进行智能问诊;机器开出来的药方,与资深中医专家的处方高度吻合……如此聪明又安心的机器人“大白”,正是易能医药“智”造的AI中医机器人小易。据悉,AI中医机器人融合了中医精髓和AI技术,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患者疑问,并提供疾病初步咨询、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诊疗相结合,为患者带来全新的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易能医药于2023年3月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后,2025年1月获得A+轮融资,为公司扩能升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24年底,公司打造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数智中医药实验中心——易能医药实验中心总部正式投入使用,成为易能医药建立标准化研发流程、精准质控、高效产出的坚实基础,更好实现研发和生产一体化,助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回答时代命题,让传统医药智慧在数字时代实现新质生产力。”易跃能表示,未来,易能医药将持续推动中医药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跨越,以技术重构产业、以数据定义标准、以平台赋能创新,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进入“智能加速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