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去年全市枢纽经济总产值近5000亿元
“航链金”预计最高撬动百亿元社会资金
青岛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建设,2024年全市枢纽经济总产值近5000亿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为推动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价,日前,交通运输部核查组到青岛开展2024年度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验收绩效评价。核查组认为,在补链强链实践中,青岛市紧紧围绕“三核引领、三群联动、三链协同”工作主线,圆满完成2024年度各项绩效指标,有效服务国家综合货运枢纽高质量发展。
2024年,青岛通过交通运输部竞争性评审,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是全国唯一前两批政策已覆盖省份中再次入选的城市,有望获得中央财政最高10亿元的补助资金,用于支持青岛综合货运体系建设。

中欧班列成为青岛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
获批该支持政策以来,青岛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山东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多式联运“数字一单制”跨境联盟网络项目等一批“头雁”项目如火如荼推进,吸引带动社会资本14.8亿元。同时,积极发挥补链强链翘板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全国首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领域专项政府引导基金“航链金”成功设立,预计能引导带动社会资金50亿至100亿元。在为交通物流企业纾困方面,上合“数字一单制”跨境联盟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2108万元,缓解企业国际运费支付压力。实施高速公路收费差异化改革,减免货车通行费4.18亿元。积极协调银行机构落实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帮助全市800余家中小企业渡过资金难关。
在补链强链实践中,青岛加强新质生产力在交通物流领域落地应用。加快绿色智慧转型,青岛港氢能智能网联中转装卸绿色提效项目、青岛前湾港区集装箱近零碳绿色堆场设备更新项目、“云港通”港口供应链数智化服务平台等设备更新改造和信息化项目正在打开枢纽海港、枢纽陆港创新密钥。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抓手,依托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等封闭场景,构建智能网联“青岛方案”。创新“智能分流、顺势验放”模式,推动海关查验、港口物流调运无缝自动衔接,目前青岛港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每箱节约企业二次调运成本800元左右,缩短通关时间6.5小时。

以此为契机,青岛加快培育枢纽经济。推动临空经济和低空经济双向赋能,2024年,青岛机场进出口货值达1242.1亿元,同比增长超30%。加速拓展以低空物流为牵引的低空应用场景。在全省率先成立低空经济联盟,率先开通首条空中外卖航线。胶东机场货运区物流仓储项目全面封顶,推动跨境电商物流、航空冷链物流等产业集聚。抢抓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机遇,加速布局临港产业。依托董家口港区,发展以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为主导的临港产业,吸引了建邦球团、渤海粮油、垠泰矿业等临港产业项目落地,带动船供油、原油混兑、混矿等新兴业务逐渐壮大。以产业链需求、供应链优势集聚产业。立足各类综合货运枢纽的运输资源和网络优势,聚焦主要货类,打造精品运输线路,支撑周边产业园区的链长企业壮大、上下游企业集聚落地,形成良性发展的枢纽经济。据统计,2024年,青岛枢纽经济总产值近5000亿元,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