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白衣搭档”
在东莞,有一对对特殊的“白衣搭档”——他们既是携手人生的伴侣,亦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医疗护理的战场上,他们用“双倍力量”书写着平凡却动人的篇章:急救现场并肩冲刺的果敢,深夜交接班时无言的陪伴,危急时刻分工协作的冷静……每一次携手应对,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职业精神的缩影,更让“医者仁心”化作城市角落最温暖的底色。
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一起致敬东莞这群“白衣搭档”!(可多选) 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梁伟文&刘敏洁 东莞东华医院:张康明&骆菊艳 东莞市莞城医院:黄志平&邓钰清 东莞市东坑医院:陈杰华&黄佩健 东莞市虎门医院:蔡芳&谢轩 东莞市石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雷波&陈敬南 东莞市人民医院:郭柱标&伍志华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陈木标&周玉琴 东莞常安医院:袁怀武&王慧娟 东莞市中堂医院:胡嘉康&杜少兴 提交


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护士夫妻刘敏洁与梁伟文用十年时光诠释了“双重使命”的坚守与温情。
刘敏洁是新生儿科的“守护者”,以母亲般的细腻照料每一个脆弱的小生命,带教新人时总不忘叮嘱:“用心护理,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而梁伟文既是普通外科的“急先锋”,也是老年患者的“贴心人”,他深知,除了治病救人,给予老人尊严与陪伴同样重要。
尽管同在一家医院,两人却常因错开班次难见一面,只能在微信里留下“冰箱有你爱吃的菜”“夜班穿厚点”的暖心叮咛。
一个守护生命起点,一个照护生命晚霞,作为东莞众多“双护士家庭”的缩影,这对夫妻的日常,不仅是急救现场并肩作战、深夜交接班的默契,更是十年如一日的信念:“用专业温暖他人,就是双倍的幸福。”他们以“双倍力量”为护理事业注入温度,也悄然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温情底色。


在东莞东华医院,有一对特殊的“双护士”夫妻——骆菊艳与张康明。
骆菊艳是全科医学科主管护师,拥有19年护理经验,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开朗的性格,多次获评“院级优秀护士”“十佳专科护士”。她的丈夫张康明是急诊科主管护师,17年来始终奋战在急救一线,常于深夜随120救护车奔波于城市各个角落。
两人虽身处不同科室,却以“双重使命”为东莞医疗事业贡献“双倍力量”。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张康明推着担架床冲进医院,雨水顺着工作服滴落,眼镜下布满血丝的双眼仍透着坚定。匆匆对视后,骆菊艳默契地接过患者,张康明转身再度消失在雨幕中。
这样的“深夜交接”是他们的常态。在急诊与全科病房的交错中,他们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患者安康,将“伉俪执甲”的温暖力量注入莞邑大地,诠释了护理工作者平凡岗位上的非凡意义。


在东莞市莞城医院,护士黄志平与邓钰清这对夫妻搭档以专业技能和默契协作守护患者安全。
某日下午,患者小雅(化名)在东莞市救助管理站治疗中心女病区突发暴力行为与自伤倾向,情绪失控的小雅攻击他人并自残,黄志平立即进行安抚,未果后果断联系医生及同为护士的丈夫邓钰清支援。
经评估需实施保护性约束后,两人分工协作:邓钰清以温和言语分散患者注意力,安抚其情绪;黄志平则迅速用约束带固定其四肢,确保姿势舒适安全。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冷静,耐心解释操作的必要性,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恐惧。完成约束后,夫妻二人持续观察患者状态,同步进行心理疏导,将专业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
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急救现场并肩作战,还是深夜交接班的温情相守,这对“双护士”家庭始终以“双重使命”坚守岗位,以扎实的技能、冷静的判断与深厚的情感纽带,为东莞护理事业注入温度。


在东莞市东坑医院的急救一线,注射室护士陈杰华与同是护士的妻子黄佩健用行动诠释着“双倍守护”的力量。
一个寒夜,陈杰华刚处理完急诊患者,便接到黄佩健在护理院参与抢救的求助。他冲进病房时,黄佩健已跪在病床前为老人开放气道,监护仪上室颤的波形刺目揪心。两人默契配合医生指令,除颤、推注肾上腺素,当老人恢复窦性心律的瞬间,他们目光交汇的刹那,无声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
这样的“战场”并非偶然,她迎着晨光为患者翻身叩背时,他或许正披星戴月奔赴急救现场;深夜交接班时,两人在医院走廊匆匆擦肩,一句“注意安全”便胜过万语千言。从互赠燕尾帽的婚礼到如今养育三个孩子,这对“双护士”夫妻将南丁格尔的微光融入了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东莞市虎门医院,护士蔡芳与同是医护人员的丈夫用双倍坚守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使命。凌晨时分,一通紧急透析的电话打破寂静,蔡芳迅速赶往医院,丈夫轻声叮嘱的瞬间成为这个双护士家庭最寻常的温情。
三小时后,当蔡芳护送患者回病房时,恰遇刚结束抢救的丈夫在电梯口相遇,两人相视一笑,谢轩朝蔡芳竖了竖大拇指,蔡芳笑着点头,无声的默契胜过千言。
十多年来,他们的爱情浸润在深夜探讨病例的专注中,交织于急诊室走廊擦肩而过的匆匆里,凌晨交接班的短暂交汇成为独属他们的浪漫。


在东莞石龙镇,护士雷波与陈敬南组成的“双护士”家庭用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的双重使命。
丈夫雷波任职于某监狱,面对特殊群体的健康需求,他既承担急救重任,又关注心理疏导。一次罪犯突发疾病时,他迅速实施急救并全程跟进康复,鼓励其重拾生活的信心。
妻子陈敬南扎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日为老年居民量血压、指导慢病管理,用中医知识耐心叮嘱饮食调理,被老人亲切称为“煲汤顾问”。
尽管岗位不同,两人始终相互支持。雷波说:“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守护生命。看到患者康复,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陈敬南也表示:“我很理解他的工作,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贡献着力量。”


在东莞市人民医院,郭柱标与伍志华这对“双护士”夫妻以双重使命守护生命。
郭柱标奋战在ICU,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死博弈:他曾跪地为突发室颤的独居老人持续心肺复苏,汗水浸透防护服,直至监护仪重归平静;老人枕下泛黄的母子合照,被他悄悄放回,轻声安慰“您儿子在等您回家”。
妻子伍志华则扎根血液科无菌舱,为跨越千里而来的造血干细胞严苛把关。面对化疗后虚弱的少年,她握紧对方的手说:“你看,希望的种子已发芽”,用专业与温情点亮生命微光。
两人虽同在一院,却常因“生死时差”难聚首——郭柱标在监护仪警报中争分夺秒,伍志华在静默坚守中抵御病魔蚕食。生活中,他们互为师友:孕期36周的伍志华陪丈夫备战技能竞赛至深夜,助其斩获全市一等奖;两年后,郭柱标又以导师身份支持妻子摘得同赛桂冠,并获东莞市五一劳动奖章。
同事们称他们为“生命经纬线上的双星”,而他们始终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刻入每一寸坚守的时光,以双倍力量诠释护理工作者的专业与城市温度。


凌晨五点,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的护士陈木标和妻子周玉琴已站在玄关处系鞋带,两双护士鞋的橡胶底在地面留下无声的誓言。
陈木标是手术室护士,他曾在一场长达九小时的膀胱癌根治术中,与主刀医生呼吸同频,汗水浸透手术衣仍保持专注;相隔一层楼,周玉琴则坚守妇科病房,面对因卵巢囊肿哭泣的少女,她轻握其手讲述南丁格尔的故事,将恐惧化为勇气。
去年深秋暴雨夜,夫妻二人迎来最惊险的考验——周玉琴护送宫外孕大出血患者冲向手术室,迅速完成交接,陈木标随即投入抢救。这对“双护士”用日夜坚守诠释“双倍力量”,为东莞护理事业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作为东莞常安医院ICU护士长,袁怀武常在深夜带领团队抢救危重患者,细致调整呼吸机参数为术后监护铺路;妻子王慧娟则在手术室无影灯下争分夺秒配合开颅手术,确保器械零误差。这对“双护士”夫妻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双重使命”的动人篇章。
当患者在ICU与手术室间转运时,走廊转角处的匆匆相遇成为两人独有的温情时刻——一个眼神交汇、一句“我们是彼此的应急灯”,道尽默契与信任。
十年间,监护仪的报警声与手术器械的清点声交织成他们生活的背景音。他们见过凌晨四点的星光,也经历过抢救成功后的相拥而泣。他们的双倍坚守,既为生命点亮希望,也为东莞护理事业注入“双倍力量”。


东莞市中堂医院的急救一线,急诊科护士胡嘉康与门诊护士杜少兴是一对特殊的“战友”。
2024年10月21日,一位胸痛伴大汗的患者被送至急诊分诊台,胡嘉康迅速判断为高危胸痛,呼叫医生并通知妻子杜少兴支援。抢救室内,胡嘉康完成心电图检查,杜少兴同步上好心电监护,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两人分工明确:杜少兴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抽血,胡嘉康则安抚患者情绪。
当监护仪突现室颤警报,胡嘉康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杜少兴默契配合医生完成两次360焦耳除颤操作。电击后窦性心律恢复的“滴答”声响起,两人才稍松一口气。
这对“双护士”夫妻因倒班制常“错峰”生活,却在危急时刻凭借职业默契挽救了生命。他们总在彼此的储物柜里备好零食补充能量,用行动诠释着“你在前方冲锋,我在后方护航”的坚守。
策划:欧雅琴 周柯 杨宇清
统筹:叶昌盛 蔡子航
撰文:蔡子航 欧雅琴
设计:钟雨晴 孙沛川
【作者】 蔡子航;欧雅琴;钟雨晴;孙沛川
健康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