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潍坊昌邑:凝心聚力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

时间:2025-05-11 08:58:00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走进位于山东潍坊昌邑市奎聚路与平安街交叉路口东南角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设计新颖的垃圾分类科普展板、运动休息设施及景观坐凳散布其间……老人在这里散步、孩子在这里玩耍,小小的口袋公园,摇身一变,成为集“形象展示、知识科普、游戏休闲”沉浸式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垃圾分类科普主题公园,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让小角落焕发出新生机。

近年来,昌邑市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载体,着重提升治理能力、提档生活品质、提振精神风貌,蓄力解决城市更新、社区管理、服务供给等市民群众关切问题,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

紧盯民生“小点位”,托举城市“大文明”。昌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赢得市民认同。紧盯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点位,对城区5处大型集贸市场实施全要素规范提升,切实守护好市民的“菜篮子”“粮袋子”;推进富昌街东延、解放路南拓等8条“断头路”延伸工程,以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五化”标准改造37条背街小巷,让主街上档次,小巷更精致;实施居民小区焕新工程,推动政府、社区、物业、业主四方增强合力,先后解决楼体漏水、杂物堆积、供暖不热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0余件,有效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开设23处定时定点早市、应季瓜果售卖点和步行街夜市,引导游商小贩“入场”依规经营,守护提升城市“烟火气”;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动98个省、市文明单位与文明村镇结对包靠,创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墙、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宣教阵地,打造了一批文化特色村和移风易俗示范村,省级文明镇实现全覆盖,文明村达标率为94.8%。

温情执法织密网,智慧云端护民安。昌邑市学习借鉴外地优秀执法案例,大力推广“温情执法首违免罚”“轻微事故不扣车”“文明经营一米线”等系列柔性执法管理措施,创新实施交通安全“红蓝守护”行动,培养选树3600余名志愿者“红蓝标兵”,帮助疏导校园、医院、商场以及城乡社区周边交通秩序;深化“智慧昌邑”建设,构建完善“一网统管”智慧云平台,串联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网格,整合社会综治、政务便民等多领域智慧应用,接入水、电、网以及视频监控等20类基础数据,实现高质量“云端响应”,惠及群众14万人次。

深耕文明沃土香,文化惠民暖心房。昌邑市探索形成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346”工作路径,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8处,平均每年开展主题活动650余场次,同步策划制作“文明昌邑”主题街访和短视频,加强道德先进典型梯次培育,186人次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感动潍坊”人物等称号,开展事迹宣讲277期,实现了核心价值观“春城无处不飞花”;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特色文化资源,依托城乡历史规划建设了丝绸文化博物馆、剪纸技艺传习馆,策划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年均送戏700余场,并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人、心理咨询师等360名“文化轻骑兵”打造共助共建共享的文化书院,让文明善治有效融入群众生活,促进了优秀文化基因“琵琶起舞换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