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木皆有“言”,它们“说”……丨文化中国行·古建寻踪⑤
在天府之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古建筑星罗棋布,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巴蜀大地。当杜甫的诗句跃上窗棂,当茶马古道商号化身历史课堂,百年前的川西民居正用一砖一瓦讲述着工匠的顶级浪漫。今天的《文化中国行·古建寻踪》专栏,记者与雅安市博物馆文博馆员文霞一起走进雅安荥经县,与茶马古道边的姜家大院“对话”,感受雕梁画栋间的智慧与祝福。
姜家大院一共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门厅、前堂、中堂和正堂组成,二三进院东西为厢房。布局为“七星抱月”式,这种布局体现了古巴蜀建筑思想中“正堂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出灾”的建筑理念。走入院内仔细观摩,你会发现这里的一砖一木皆有“言”。

它“说”:这些词儿是这么来的
步入姜家大院门厅,文霞为大家揭秘了“龙门阵”的起源:“古人常在门厅(又称龙门)闲话家常,‘摆龙门阵’的俗语由此而来。”而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门当户对”也源自建筑的构件——门当石与门簪子的成对出现,成就了婚姻观念的具象表达。

它“说”:窗花上还藏着这样的诗句
木雕是中国古建筑装饰的重要技艺,精美的木雕构件被嵌入在古建筑结构中,赋予了古建筑更高的观赏价值,姜家大院窗棂木雕便是如此——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场景被立体呈现:酒旗、牧童、杏花构成三维诗画。而杜甫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更被具象化为黄鹂、白鹭的精妙构图,形成“诗画互文”的艺术奇观。

它“说”:这些都是祝福与希望
姜家大院采用了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寓意深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们对安定、幸福、美满、和谐的追求:垂花柱上的石榴纹象征多子多福,莲花雕饰寓意平安吉祥,蝙蝠造型取“纳福”谐音。天井排水系统的钱纹地漏,巧妙运用“福在眼钱(前)”的谐音梗,将实用功能升华为祝福与希望。

它“说”:这里有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
姜家大院不仅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美学,还见证了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作为茶马古道文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它是清代“裕兴号”茶庄的旧址,也曾是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如今,中堂屋内仍保留着清代时期的“裕国兴家”匾,取“裕国原从商贾富,兴家惟望子孙贤”前两字书写而成,这是姜氏祖训,也是姜家百年传承的家训。

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其价值不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它完整保存了明清时期川西民居的构造技艺和商贸历史。目前,当地正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这座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
“在这里能够游古院、喝古茶,深度体验姜家大院的历史韵味,也实现了我们荥经县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双赢。”雅安市荥经县博物馆副馆长周路说,之后他们将用科技技术还原制茶场景,让游客在触摸梁柱、品茶听史的过程中,自发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