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季 | 印江:躬身良田探粮情 科学测产“量”丰收
金秋九月,印江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广袤的田野上,金黄的水稻随风摇曳,饱满的大豆玉米挂满枝头,圆润的南瓜铺满田垄,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而在这一片丰收的景象中,有一群特殊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头戴草帽,手抱粮食仪器,皮肤黝黑,与种粮户在田垄上亲切交谈。他们,正是印江农业部门的测产队伍,用科学的方法为丰收“量”出精准数据。

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县水稻、大豆、玉米等粮经作物的生产情况,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精心组织由农推、土肥、植保等站所组成联合测产队,深入水稻、大豆、玉米等连片种植区,开展田间实地测产验收工作。测产现场,农技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方法抽选测产样本点,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水稻、大豆、玉米等百亩种植示范区内,农技人员选取了多块具有代表性的良田作为测产样本。手持镰刀、卷尺、测长仪等工具,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对样本区的水稻、大豆、玉米等进行现场收割、脱粒、装袋和称重。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准确记录测产面积、品种特性、行距、穴距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评估作物产量和生长情况的重要依据。

“测产是通过统计和调查的方法来确定一个田块或一个地区的粮经作物产量。”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农推站长秦海英在现场介绍道。她表示,每一次测产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详细测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含水量等关键指标,随后,对收获的粮食进行称重,记录出田重等数据,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最终折算成标准产量。这种方法能够全面精准地掌握稻谷产量和生长情况,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在测产过程中,测产队伍的成员始终要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尽管顶着烈日,酷暑难耐,但深入田间地头与种粮户并肩作战是这支队伍的必然使命,每一个环节都需亲力亲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们多走一步路,多测一块田,就能为农民多提供一份准确的产量数据。”测产队员梁明亮感慨地说。他表示,测产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和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与种粮户的交谈中,测产队伍的成员们不仅收集了产量数据,还了解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他们耐心地为农民解答疑问,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水平和管理能力。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让种粮户感受到了农业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增强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一直以来,印江高度重视水稻生产技术推广工作。依据每年测产数据,各站所深入分析各种推广品种在生产中的优劣势,通过科学评估获得推广高产优质品种与先进种植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和品种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测产数据是我们制定农业政策、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依据。”印江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涛表示,通过测产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测产数据也为农业科研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

在测产数据的引领下,印江的农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产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先进种植管理技术的普及、农业机械化的提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让印江的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农业生产的信心也就更足。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印江的测产队伍用科学的方法和辛勤的汗水为丰收“量”出了精准数据。他们躬身良田探粮情的精神和科学测产“量”丰收的成果,不仅为印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讯员 王东 邹雪庆
编辑 程达
二审 田仁碧
三审 徐升帆